使用C语言的7个步骤

  1. 定义程序的目标
  2. 设计程序
  3. 编写代码
  4. 编译
  5. 运行程序
  6. 测试和调试程序
  7. 维护和修改程序

# 第一步:定义程序的目标

在动手写程序之前,要先在脑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个程序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个程序大致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程序要输出哪些信息?你要对哪些变量/数值进行控制和调试等?

例:

比如我想写一个利用长方形的长宽计算面积的程序,

我就得收集你输入的长方形的的信息,

还得准确输出面积,这时候我得知道面积公式

对于不同的人的输入,我得调整长和宽的数值

你看,这就出来了,其实不用想这么细,粗略过一遍就行

# 第二步:设计程序

完成了上一步后,就应该考虑应该如何用程序来完成它,包括程序的界面?如何组织程序?目标用户是谁?以及准备花多长时间来完成这个程序等

还是拿上面那个长方形面积举例:

我们这章是C语言,那就拿C语言完成它

程序的界面我们可以暂时用黑黑的命令行界面完成

首先得让计算机知道它是用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所以首先告诉计算机你有长和宽两个数据,然后让它们相乘

目标用户那必须是祖国的花朵~小学生哇

这个程序大概2分钟?哈哈,按照我自己的标准来的

# 第三步:编写代码

这一步有了前面那两步就很容易实施了,你只需要用代码写出来告诉计算机你的思路,然后让它实现就行了

而在编写较长的代码时,初学者应该在一些关键的语句后面添加注释,以免思路被打断后需要花时间再重新整理思路,又花时间又费精力

还是长方形面积

代码大体为

int  a,b,s;		//a代表长,b代表宽,S代表面积

s=a*b;

scanf("%d%d",&a&b);

printf("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d\n");
1
2
3
4
5
6
7

# 第四步:编译

写完了代码我们还要让计算机输出出来,但直接看它是看不懂的,所以需要编译器来给计算机翻译

但是往往程序初级错误都是发生在编译时,所以初学者看好看懂编译器给的错误提示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 第五步:运行程序

编译也通过了,剩下的就是运行程序来查看自己的成果啦!

一般,在Windows和Macintosh提供的集成开发环境中(IDE)中,用户可以在IDE中通过选择菜单或点击一些特殊的按钮来编辑或运行C程序,最终生成的程序可以直接单击或双击程序名或图标运行

长方形长为10,宽为6,则输出60

# 第六步:测试和调试程序

程序能运行是个好迹象,但是在运行时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问题,这些问题(错误)叫做bug查找和修复这些错误叫调试。

错误会经常出现,但是其实并不会很糟。你还有编译器的提示和你敏锐的双眼帮助你。所以,放心吧,你会越来越熟练的

# 第七步:维护和修改代码

创建完程序发现有错误或者想拓展程序的用处,比如小朋友说我学到长方形的体积了,这就要你改代码运行体积了。

但是还是建议,在修改完之后同样在修改完成、比较重要的语句后面多写一句注释,所不定以后它可能就会帮助你更快的整理思路以便找出错误或再次更改程序

很多初学者经常性的跳过第一步和第二布,这对他们而言是不利的(本人前期也经常这样)。因为前期程序短小,很容易发现错误,而后面编写一些较长的程序时,可能会理不清思路导致越写越乱,团队不好帮助编写等等问题,所以尽量每编写一个程序都要从第一步开始严格执行到最后一步,这样有助于你以后的发展